一、选择题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答案:D
2.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答案:D
3.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答案:D
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答案:A
5.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答案:B
6.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学而时习之
答案:B
7.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答案:C
8.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答案:C
9.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答案:B
10.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A
11.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A
12.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答案:A
13.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答案:B
14.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B
15.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答案:C
二、填空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官学、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私学、书院
2.前苏联教育理论家_________:"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答案:加里宁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____。
答案:长期性
4._________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答案:唐代
5._________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答案:1985
6.我国师范教育分为两级四个层次,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级;_________、_________、本科、_________四个层次。
答案:中等师范教育、高等师范教育、中考、专科、研究生
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_________
答案:骑士教育
8.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记忆力
答案:观察力、注意力
9.教师职后教育有_________、_________、岗位锻炼。
答案:在职学习、脱产进修
10.17世纪捷克教育家_________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答案:夸美纽斯
11.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书面语言、体态语言
12.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_________
答案:《师说》
三、简答题
1.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2.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这“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
(2)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必须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还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内因),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3)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什么是说服法,运用说服法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要点】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要求有:
(1)明确目的性;
(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
(4)以诚待人。
4.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答案要点】
(1)一个人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
(2)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抓反复。
5.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四、论述题
1.试述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要点】
(1)原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因材施教。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结尾】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网祝愿所有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早日实现自身的梦想!
10-22
10-21
10-21
10-21
10-21
10-21
12-31
12-31
12-31
12-30
12-30
12-27
12-25
12-25
12-24
12-23
10-26
10-26
10-24
10-24
10-24
10-11
10-10
10-08
10-08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30
09-23
12-10
12-09
12-09
12-09
12-06
12-05
12-05
12-04
12-04
12-04
11-06
11-06
11-06
11-06
11-06
11-01
12-11
12-10
10-10
08-19
08-19
08-19
08-19
08-19
08-19
08-19
08-19
08-19
08-19
08-19
08-19
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