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简答题练习:表现主义音乐
二十世纪时期
【简述表现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音乐与表现主义绘画一样,于20世纪初在德奥发展,艺术特征上,表现主义音乐与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相对立,它们反对印象主义音乐对大自然的客观描绘、对光影和气氛的热爱以及音乐整体的温和愉悦,它们更主张凸现人的内心主观感受,强调挖掘潜意识,并以夸张的形式表达出来。
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及韦伯恩,他们被称为“第二维也纳乐派”。
勋伯格生于维也纳,音乐上主要依靠自学,1903年开始从事音乐理论和作曲教学,1923年左右形成“十二音体系”作曲法,奠定其20世纪音乐巨匠的地位。1933年移居美国,1951年卒于洛杉矶。
勋伯格的创作通常被分为4个时期:在其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受到瓦格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的影响,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和康塔塔《古列之歌》等;二十世纪初进入无调性时期,受表现主义思潮影响,写作了没有调性的音乐作品《五首管弦乐小品》、独角音乐话剧《期待》、配乐戏剧《幸福之手》和配乐诵唱《月迷彼埃罗》等,其中配乐诵唱《月迷彼埃罗》是一部表现主义音乐的经典之作;二十世纪20年代是他的十二音时期,1923年,勋伯格在多年的探索试验后,形成了组织无调性音乐的系统化手法“十二音体系”,这一阶段创作的《钢琴组曲》、《乐队变奏曲》和歌剧《摩西与亚伦》均采用“十二音体系”写作;晚期在美国,是风格多样化时期,有回归调性音乐的作品《主题与变奏》,有用“十二音”写作的康塔塔《一个华沙的幸存者》,还有更激进的序列主义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和《弦乐三重奏》等。
贝尔格1904—1910年师事勋伯格,开始写作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1925年以歌剧《沃采克》引起国际乐坛关注。他的作品虽不多,但质量上乘,以“十二音体系”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和未完成的歌剧《露露》显示了他的才华。贝尔格的创作与勋伯格一样,经历了从传统的浪漫主义风格向无调性,继而又向十二音音乐的转变。但他在纯理性的十二音体系创作中融人较多情感,形式上加入了一些传统体裁和调性因素。
贝尔格是20世纪歌剧重要的作曲家。歌剧《沃采克》和《露露》(未完成)是表现主义歌剧的代表作。歌剧《沃采克》为自由无调性音乐作品,剧情悲惨,表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作曲家用夸张的“诵唱”方式来表现大幅跳进的不谐和旋律,编制巨大的管弦乐队与人声及舞台动作紧密配合,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作品技艺精湛,蕴意深刻,在20世纪影响巨大。《小提琴协奏曲》建立在一个十二音序列之上,但又融入了调性的因素,不仅含有三度叠置和弦,还引用了两个有调性的传统曲调,一是奥地利的民歌,二是巴赫第60康塔塔的众赞歌终曲《这就够了》。这首协奏曲情真意切,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韦伯恩与贝尔格同为勋伯格的主要门生,一战期间在军队服役,1918年定居维也纳,从事作曲、教学和指挥,30年代在纳粹禁演他作品的逆境中坚持创作。韦伯恩的作品数量共31个,大多篇幅短小,主要是歌曲、合唱和小型室内乐,十二音音乐约占一半,代表作为《五首管弦乐曲》、弦乐四重奏《小曲六首》、《9件乐器的协奏曲》和《钢琴变奏曲》等。
韦伯恩运用十二音技术写作音乐,但他的手法比勋伯格和贝尔格更为精炼简洁。他的音乐旋律仿若短小的“格言主题”,往往呈现为分裂的二音或三音“动机”,这些看似是孤立的“动机”,在音乐的后面发展中,被作曲家按照对位原则和节奏组合有机地结合,形成整体。虽然作品结构十分微小,但极具表现力,每个音的音色、力度层次和音区都赋予了多种色彩,他音乐的织体明晰精致,在十二音音乐中常有严格的模仿复调。他的音乐,提高了乐器音色的地位,显示出“点描主义”艺术的特点,预示了整体序列音乐的某些观念,对20世纪后来的作曲家有极大的启示。
【简述表现主义音乐】
表现主义音乐与表现主义绘画一样,于20世纪初在德奥发展,艺术特征上,表现主义音乐与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相对立,它们反对印象主义音乐对大自然的客观描绘、对光影和气氛的热爱以及音乐整体的温和愉悦,它们更主张凸现人的内心主观感受,强调挖掘潜意识,并以夸张的形式表达出来。
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及韦伯恩,他们被称为“第二维也纳乐派”。
勋伯格生于维也纳,音乐上主要依靠自学,1903年开始从事音乐理论和作曲教学,1923年左右形成“十二音体系”作曲法,奠定其20世纪音乐巨匠的地位。1933年移居美国,1951年卒于洛杉矶。
勋伯格的创作通常被分为4个时期:在其后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创作受到瓦格纳、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的影响,代表作有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和康塔塔《古列之歌》等;二十世纪初进入无调性时期,受表现主义思潮影响,写作了没有调性的音乐作品《五首管弦乐小品》、独角音乐话剧《期待》、配乐戏剧《幸福之手》和配乐诵唱《月迷彼埃罗》等,其中配乐诵唱《月迷彼埃罗》是一部表现主义音乐的经典之作;二十世纪20年代是他的十二音时期,1923年,勋伯格在多年的探索试验后,形成了组织无调性音乐的系统化手法“十二音体系”,这一阶段创作的《钢琴组曲》、《乐队变奏曲》和歌剧《摩西与亚伦》均采用“十二音体系”写作;晚期在美国,是风格多样化时期,有回归调性音乐的作品《主题与变奏》,有用“十二音”写作的康塔塔《一个华沙的幸存者》,还有更激进的序列主义音乐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和《弦乐三重奏》等。
贝尔格1904—1910年师事勋伯格,开始写作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1925年以歌剧《沃采克》引起国际乐坛关注。他的作品虽不多,但质量上乘,以“十二音体系”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和未完成的歌剧《露露》显示了他的才华。贝尔格的创作与勋伯格一样,经历了从传统的浪漫主义风格向无调性,继而又向十二音音乐的转变。但他在纯理性的十二音体系创作中融人较多情感,形式上加入了一些传统体裁和调性因素。
贝尔格是20世纪歌剧重要的作曲家。歌剧《沃采克》和《露露》(未完成)是表现主义歌剧的代表作。歌剧《沃采克》为自由无调性音乐作品,剧情悲惨,表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作曲家用夸张的“诵唱”方式来表现大幅跳进的不谐和旋律,编制巨大的管弦乐队与人声及舞台动作紧密配合,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效果,作品技艺精湛,蕴意深刻,在20世纪影响巨大。《小提琴协奏曲》建立在一个十二音序列之上,但又融入了调性的因素,不仅含有三度叠置和弦,还引用了两个有调性的传统曲调,一是奥地利的民歌,二是巴赫第60康塔塔的众赞歌终曲《这就够了》。这首协奏曲情真意切,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韦伯恩与贝尔格同为勋伯格的主要门生,一战期间在军队服役,1918年定居维也纳,从事作曲、教学和指挥,30年代在纳粹禁演他作品的逆境中坚持创作。韦伯恩的作品数量共31个,大多篇幅短小,主要是歌曲、合唱和小型室内乐,十二音音乐约占一半,代表作为《五首管弦乐曲》、弦乐四重奏《小曲六首》、《9件乐器的协奏曲》和《钢琴变奏曲》等。
韦伯恩运用十二音技术写作音乐,但他的手法比勋伯格和贝尔格更为精炼简洁。他的音乐旋律仿若短小的“格言主题”,往往呈现为分裂的二音或三音“动机”,这些看似是孤立的“动机”,在音乐的后面发展中,被作曲家按照对位原则和节奏组合有机地结合,形成整体。虽然作品结构十分微小,但极具表现力,每个音的音色、力度层次和音区都赋予了多种色彩,他音乐的织体明晰精致,在十二音音乐中常有严格的模仿复调。他的音乐,提高了乐器音色的地位,显示出“点描主义”艺术的特点,预示了整体序列音乐的某些观念,对20世纪后来的作曲家有极大的启示。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省教育厅及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546217367@qq.com
填报求职意向
加入考生群

- 2022年下半年南充营山县... 2022-10-26
-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公... 2022-10-24
- 泸州纳溪区招聘教师24人公告 2022-10-24
- 2022年宜宾教师招聘公告... 2022-10-22
- 2022年资阳雁江区考核招... 2022-10-21
- 成都教师招聘金牛区实外... 2022-10-21
- 成都教师招聘成都天立学... 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