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师招聘初中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健康的生活(九)
1.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专家提醒:预防H7N9型禽流感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要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病、死禽的接触;要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粪便的人要及时消毒洗手.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H7N9型禽流感病毒在结构上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 无细胞结构 ],从传染病角度上讲属于[ 病原体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专家提醒: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控制传染源 ].
(3)从前患过非典(甲型H1N1)的人对H7N9型禽流感不具有免疫力,这是人体[ 特异性 ]免疫的特征.
(4)假如你是卫生机构的决策人,对H7N9型禽流感,将作什么决策?[ ①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禽类市场的管理;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关于预防H7N9禽流感知识的宣传;③保护易感人群,尽快组织专家研究H7N9型禽流感疫苗.(合理即可) ](答一项即可)
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分析:此题是资料分析题,一是考查资料分析能力,二是考查病毒的结构、传染源、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等知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解答:(1)传染病是指由外来的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做病原体.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是H7N9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患者和H7N9禽流感病毒的携带者是传染源.禽流感病毒的结构简单,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传染病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病人,对患病动物进行深埋、焚烧处理;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消灭媒介生物,加强检疫,封锁交通;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专家提醒: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出生以后产生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因此,从前患过非典(甲型H1N1)的人对H7N9型禽流感不具有免疫力.
(4)①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禽类市场的管理;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关于预防H7N9禽流感知识的宣传;③保护易感人群,尽快组织专家研究H7N9型禽流感疫苗(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无细胞结构;病原体;
(2)控制传染源;
(3)特异性;
(4)①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禽类市场的管理;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关于预防H7N9禽流感知识的宣传;③保护易感人群,尽快组织专家研究 H7N9禽流感疫苗.(合理即可)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从资料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得出答案.
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该病毒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的免疫系统瘫痪,从而使人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处在潜伏期的病人看不出明显的症状.
材料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血液制品等.由于艾滋病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甚至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一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
(1)HIV属于[ 病原体 ](传染源、病原体).HIV在结构上与人体细胞明显不同,其显著特点是[ 无细胞结构 ].
(2)株洲市中心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
(3)艾滋病患者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无法产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 抗体 ],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4)从材料中分析,为什么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传染病的特点.
分析:(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
解答:(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HIV”、“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艾滋病患者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无法产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抗体,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4)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发现,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快.
故答案为:(1)病原体 无细胞结构(或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
(4)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发现(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血液制品等.)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结合题意解答.
(1)H7N9型禽流感病毒在结构上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 无细胞结构 ],从传染病角度上讲属于[ 病原体 ](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2)专家提醒: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控制传染源 ].
(3)从前患过非典(甲型H1N1)的人对H7N9型禽流感不具有免疫力,这是人体[ 特异性 ]免疫的特征.
(4)假如你是卫生机构的决策人,对H7N9型禽流感,将作什么决策?[ ①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禽类市场的管理;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关于预防H7N9禽流感知识的宣传;③保护易感人群,尽快组织专家研究H7N9型禽流感疫苗.(合理即可) ](答一项即可)
考点:病原体与传染病的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计划免疫及其意义.
分析:此题是资料分析题,一是考查资料分析能力,二是考查病毒的结构、传染源、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特异性免疫等知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解答:(1)传染病是指由外来的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做病原体.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是H7N9禽流感病毒,H7N9禽流感患者和H7N9禽流感病毒的携带者是传染源.禽流感病毒的结构简单,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传染病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病人,对患病动物进行深埋、焚烧处理;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做好环境消毒、消灭媒介生物,加强检疫,封锁交通;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不与传染源接触.专家提醒: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这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出生以后产生的、只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因此,从前患过非典(甲型H1N1)的人对H7N9型禽流感不具有免疫力.
(4)①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禽类市场的管理;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关于预防H7N9禽流感知识的宣传;③保护易感人群,尽快组织专家研究H7N9型禽流感疫苗(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无细胞结构;病原体;
(2)控制传染源;
(3)特异性;
(4)①控制传染源,加强对禽类市场的管理;②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关于预防H7N9禽流感知识的宣传;③保护易感人群,尽快组织专家研究 H7N9禽流感疫苗.(合理即可)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从资料中寻找解题线索,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得出答案.
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该病毒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的免疫系统瘫痪,从而使人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处在潜伏期的病人看不出明显的症状.
材料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血液制品等.由于艾滋病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甚至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一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
(1)HIV属于[ 病原体 ](传染源、病原体).HIV在结构上与人体细胞明显不同,其显著特点是[ 无细胞结构 ].
(2)株洲市中心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
(3)艾滋病患者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无法产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 抗体 ],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4)从材料中分析,为什么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传染病的特点.
分析:(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
解答:(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HIV”、“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艾滋病患者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无法产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抗体,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4)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发现,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快.
故答案为:(1)病原体 无细胞结构(或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
(4)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发现(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血液制品等.)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结合题意解答.
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省教育厅及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546217367@qq.com
填报求职意向
加入考生群

- 2022年下半年南充营山县... 2022-10-26
-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公... 2022-10-24
- 泸州纳溪区招聘教师24人公告 2022-10-24
- 2022年宜宾教师招聘公告... 2022-10-22
- 2022年资阳雁江区考核招... 2022-10-21
- 成都教师招聘金牛区实外... 2022-10-21
- 成都教师招聘成都天立学... 2022-10-21